(首页)365体育备用·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新闻中心News
交通装“大脑” 道路通通通——李德紘院士关注人工智能 助力城市交通大脑在广州落地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19/06/10

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副总裁兼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交通大脑研究院院长李德紘


广州创新英雄 点将IAB

用导航APP也无法避免堵车?地铁安检或造成高峰时期的堵塞?这些令不少大城市头痛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有望由高科技手段解决。

城市交通大脑便是其中备受瞩目的一项核心技术,它是佳都科技自主研发、在IDPS架构下运行的新一代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作为“大脑”,它能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挖掘交通特性,分析优化动态交通,从而实现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事故的目标。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副总裁兼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交通大脑研究院院长李德紘表示,城市交通大脑将让城市交通变得更智慧、更轻松。

城市交通大脑目前已在安徽合肥及宣城投入使用,未来它将在广州、宿迁、淮南、佛山等地落地。


道路:“对症下药”实现城市科学治堵

如今,道路拥堵已成为高峰时段大城市的交通常态。“以前城市会通过埋在地下的地磁设备进行侦测,收集车流密度和流量等数据,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些侦测是一个状态,是平均值。”李德紘说,卡口数据与过去的地磁侦测数据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卡口数据是以身份为单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车牌为单位。如果城市交通大脑得到这个数据,就能得知一辆车或一个人在城市路网里的移动轨迹,就能精确分析交通拥堵原因,帮助管理者“对症下药”,实现科学治堵。“现在没人敢不系安全带,因为路上有许多以视频为主的卡口数据,一拍照就可辨认出来。”

李德紘介绍,城市交通大脑已率先在一些中小型城市试点以训练模型,经过验证获得了成功。“大脑”在安徽宣城试点应用中,覆盖了宣城59%的路段,实现了全路网平均停车次数下降22%,平均拥堵时间下降5%,平均车速提升25.4%。如果将来该项目在广州落地,市民能直观感受到路面交通状况的改善,出行者还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最好的路线。

他还提到,导航APP一般使用的是互联网数据,提供的是即时信息,导航算法也趋同,就会出现把很多车都导到同一条路上,可能加剧拥堵的情况。“我们去年就捕捉到这个情况。”李德紘说,他加入交通大脑项目后,就着手优化交通流在路网中的分配,并完善交通大脑的道路信息检测系统,让路网需求和道路通行能力信息能够被实时感知。“由于交通大脑有预测功能,同时也为强化学习模型提供环境信息和训练,我们能让它把整个交通状况跟导航APP所属的公司报告,让它们改变路线,对出行者的路线规划进行合理、有效、及时的分配。”


地铁:用AI技术“画像”判断风险等级

李德紘认为,公共交通出行其实是最方便的,他在新加坡虽然有车,但仍经常选择乘坐公交出行。在进入佳都科技后,他也对交通大脑的智慧公交运营平台进一步优化,实时需求响应型公交就是其中一例。

什么是实时需求响应型公交?李德紘解释,城市新兴开发区域的初期阶段,会面临公共交通存在需求,但需求在时空分布上存在分散且不足的问题。这种技术可根据实时收到的乘客订单和当前路网中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安排公交车的运行线路,并决定哪些乘客是可以“顺路”出行“拼车”的;还能决定某个订单该分配给哪辆公交车;它能定制公交实时线路优化问题,根据订单信息和路网交通状况,制定最优的行车路线。

李德紘介绍,今年3月,佳都科技中标了118亿元的广州地铁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自动售检票、站台门、综合监控、车站设备监控等多项智能化系统和设备,涵盖新建线和已建线路延长线共10条线路。“我们会将地铁进一步智能化。除了智能车站,还会有智慧客服。大家还可以用无感支付乘地铁,只要你绑定个人身份,用生物特征(比如人脸识别)就可进行支付。”

李德紘表示,国内各大城市现行的地铁安检措施可能会对地铁口造成拥挤,对此城市大脑也有智能化的手段可以应对。“AI技术能为乘客画像,判断风险等级,低风险的就不需要每次都过安检。在安全防护这方面,国内遍布的卡口摄像头所提交的数据,其实都对公众安全有着保护作用。”


发展:广州智能交通有得天独厚环境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2019年引进的首位外籍全职院士,李德紘曾在新加坡工作了近20年,于今年年初来到广州的佳都科技。

“我长期研究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刚好佳都科技关注的方向也是我本人的专长,所以我们之间产生了一些不错的化学反应,彼此都很契合。”李德紘说,在生物识别、智能视频分析等AI领域,佳都科技掌握了大量自主核心技术,其中人脸识别核心算法的静态准确率可达99.9%。而在地铁上应用的无感支付,从二维码到人脸识别,都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李德紘说,广州在政策方面对人工智能以及高端人才的引进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而选择来到广州,一个重要原因是广州在轨道交通、智慧交通等方面拥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他表示,智能交通不能光是纸上谈兵,也需要实际场景对学术理论、算法和模型进行验证和提升。“对于城市交通大脑的理论和应用,广州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

如今,李德紘正带领着佳都科技的团队对城市交通大脑进行开发和研究。他坦言,他们的中期目标是能够解决中国一线城市的交通问题。他还希望能够训练出一批有理论支撑、但又立足于实际的企业研发人员。


李德紘

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副总裁兼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交通大脑研究院院长。国际交通运输工程与管理科学交叉学科领域著名学者,在交通运输与物流系统分析、建模与优化领域有20年从业经验。在交通运输及物流领域的国际顶级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SCI收录逾百篇)。



创新感言

科研创新的过程,我个人感觉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是经过坚持、推敲,以及论证之后,就会发现原来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也要能经得起寂寞。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进得了厨房,就要耐得住热。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才会看到一桌的好菜。

链接

在前不久举行的广州亚洲美食节上,李德紘作为嘉宾参加了“我与亚洲美食面对面”故事会。

讲到离开新加坡来到广州,李德紘说,2017年他在与佳都科技接触期间,广州国际型大都市的“范儿”惊艳了他,广州的开放包容也让他大加赞赏。“我发现广州虽然古老,但有着满满的新活力。而且当我行走在广州,我能够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


来源:广州日报








XML 地图